田刚理事长:培养基础学科人才 助力创新引领

发布者:张姗发布时间:2022-12-29浏览次数:10

近期,2022未来科学大奖周圆满落幕。日前,未来论坛理事、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数学会兼中国数学会数学教育分会理事长田刚就培养基础科学人才等话题接受新华网采访。


问:在您看来,基础科学创新引领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科技工作者应如何应对基础学科发展面临的问题?

田刚理事长:基础科学着重体现在“基础”二字上,基础学科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处处都发挥着作用。基础科学可以帮助人类探索认知的边界。这种探索的过程是人类与其他生物迥异之处,也是人类的独有优势之一。

在我看来,研究基础学科要有契而不舍的精神,坚持思考别人想不到的问题,也要有勇气去攻克大难题。学者既要懂理论,又要对实际问题有充分了解,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以数学为例,数学作为基础学科,有很强的创新性。数学的抽象性、严谨性、超前性使数学在科技应用中有特别的地位。它跟其他学科不同之处在于,每个科学分支背后都有数学的影子,它是一切科学和科学技术的基础。物理学、量子计算、航天航空、医学以及人工智能等领域都会用到数学。


问:近年来,我国数学本土人才成长迅速,您认为世界一流数学人才应具备怎样的素质?我国在数学人才培养方面如何做到引进优质人才、用好顶尖人才、培育未来人才?

田刚理事长:我认为一流数学人才所要具备的最重要的素质,首先是对数学感兴趣,并且有一定的数学天赋。数学学科发展至今已有数千年,很多数学问题都被研究过了,所以要想做出更好的成绩,必须要有契而不舍的精神,愿意付出足够时间。即便是创新的想法,也是建立在长期努力之上的。

在引进优质人才方面,首先是要给人才提供一个好的学术环境和发展平台,帮助他们做好学问。其次,还需要建立一套健全的支持体系。

在用好顶尖人才方面,这几年我们国家做得已经比较好了。我们需要为人才解决后顾之忧,除了提供首要的发展机遇外,还要解决待遇等各方面实际问题,让人才集中精力做学问。

在培育未来人才方面,要让学生感受到做学术也能有好的前途。教育工作者要保持对数学的热情,通过言传身教去感染、培养学生,要让他们具备对数学感兴趣的素质。同时,教育工作者还要让学生远离对学术不利的因素,要让学生持续不断地付出努力,而不是想着抄近道或急于求成。


问:您曾提出“乡村振兴,教育非常关键,特别是数学教育”。您认为乡村数学教育的关键在哪?

田刚理事长:乡村数学教育的关键是师资。好的老师能在学生对数学感兴趣的时候,让学生得到应有的知识和发展。所以说,提高乡村老师的教学和知识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在提高师资水平的方式上,首先要鼓励优秀毕业生到乡村支教,其次是利用好乡村振兴等政策给乡村学校带来的一些便利条件,比如通过现代化技术、硬件设备等协助老师提高教学水平,这方面还有很多探索和发挥的空间,比如现在常说的“双师教育”,就通过互联网等现代化技术实现了远程老师和当地老师共同配合进行教学的方式。


问:在以高质量科普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氛围中,您觉得科学家在其中担任着怎样的角色?

田刚理事长:我认为科学家应多花些精力去普及科学文化,比如举办科普讲座、撰写科普书籍等,与大众、青少年产生更多接触,提高这一群体对科学的兴趣和认知。作为未来大奖的发起人之一,我觉得我们也应该鼓励更多的民间组织、机构参与科普、推动科学发展,让更多人了解科学。国家推动是主要力量,民间参与是补充方式。



来源:新华网,文章内容略有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