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青年数学教育工作者国际交流论坛成功举办

发布者:张姗发布时间:2025-10-22浏览次数:12



第三届中青年数学教育工作者国际交流论坛.jpg

20251017日至19日,“第三届中青年数学教育工作者国际交流论坛”在澳门大学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国数学会数学教育分会和澳门大学教育学院共同主办,中国数学会数学教育分会数学教育国际交流工作组承办。论坛主题定为 “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数学教育”,汇聚了来自中国内地、港澳地区及海外知名高校与研究机构近120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下数学教育的发展路径与创新实践。


论坛开幕式于1018日上午在澳门大学学生活动中心剧场举行,澳门大学副校长(全球事务)马许愿教授,中国数学会数学教育分会理事长田刚院士,澳门教育及青年发展局教研人员发展处处长黄达财,澳门大学教育学院院长、中国数学会数学教育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数学教育国际交流工作组组长范良火教授先后致辞。随后,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中联办)‌教育与青年工作部副部长李勇先、澳门大学副校长(全球事务)马许愿等大会主礼嘉宾共同按下启动手印,象征“第三届中青年数学教育工作者国际交流论坛”正式开幕,现场掌声雷动,气氛热烈而庄重。


1.jpg

中国数学会数学教育分会理事长田刚院士视频致辞

2.jpg

大会主礼嘉宾按下启动手印


本次论坛邀请了5位知名数学教育专家作大会报告,分别是:美国哈佛大学Jon Star教授以《重访教学内容知识的起源与未来反思》为题,回顾了教学内容知识的发展历程,并探讨其未来的研究方向;北京师范大学綦春霞教授以《培养未来数学教师应对教育挑战的策略》为题,分享了中国教师教育体系改革的实践经验及AI素养在教师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东北师范大学韩继伟教授以《发展与实施中学函数主题的连续与进阶课程》为题,从数学研究的内在逻辑出发,提出中学函数课程应注重从初阶到高阶的知识衔接,并探讨如何将研究逻辑转化为教学实践,以培养学生更深层的函数理解;香港中文大学吴蔼蓝教授以《数据行动与AI素养:学校数学教育的新前沿》为题,指出AI与数据实践密切交织,应将统计与数据处理融入AI语境下的数学学习,促进学生的运算思维与AI素养发展;澳门大学范良火教授以《人工智能会给教材的开发带来革命性的改变吗?基于从数字技术到人工智能的个人体验与思考》为题,结合自身长期来在教材开发与研究中的经验,指出人工智能将给教材的开发带来革命性的改变,但不能完全替代人在教材开发中的作用。


会议期间,香港大学张侨平副教授作为主持人,香港中文大学梁玉麟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李淑惠副教授、湖南师范大学袁志强教授、澳门培正中学胡俊明博士为嘉宾,共同开展了主题为“智能工具,更智能的思维:人工智能和教育科技重新定义数学教育”的圆桌论坛,五位学者围绕人工智能与教育科技在数学教育中的融合与创新展开深入讨论,分享了在AI教学应用、教育资源开发及学习评估等方面的最新实践与研究成果。现场交流气氛热烈,反响良好,进一步激发了与会者对AI驱动教育转型的思考与探索。


本次会议还安排了4个分论坛,主题分别为“数学课程教材研究”、“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数学课堂教学变革研究”、“数学学习变革和评价研究”,46位参会代表作了小组报告,围绕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展开深入交流,展示了中青年研究者在AI时代下数学教育创新的丰硕成果。


19日的闭幕式上,中国数学会数学教育分会秘书长兼数学教育国际交流工作组组长、澳门大学教育学院院长范良火教授发表总结致辞,他表示本届论坛成功促进了中青年学者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为人工智能与数学教育的融合研究开启了新的篇章,期待未来继续深化国际合作,共同推动教育的智能化与可持续发展。为期三天的论坛在热烈的掌声与友好的学术氛围中圆满落幕。


本届论坛议程丰富,组织有序,学术氛围浓厚,充分体现了数学教育国际交流工作组的凝聚力与影响力。论坛通过高水平的报告、热烈的研讨和深入的交流,为来自国内外的中青年数学教育工作者开阔了视野,指明了在AI时代下数学教育研究和实践的创新方向与合作前景。

中国数学会数学教育分会数学教育国际交流工作组合照